.

体外反搏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体外反搏治疗适应症
A、治疗
一、心血管疾病: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塞或伴有心源性休克
5、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心肌缺血
6、心肌缺血而致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7、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
9、心内直视手术后引起低排血量性休克
10、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11、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CA)后
二、脑血管病:
1、 脑动脉硬化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 脑血栓形成
4、 脑梗塞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眩晕综合征
7、 小儿脑瘫
8、 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9、 帕金森综合征(供血不足所致)
三、眼底病:
1、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2、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 缺血性视神经萎缩
四、耳疾病:
突发性耳聋
五、肢体疾病:
1、 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 末梢循环障碍
六、消化性疾病:
1消化性溃疡
2、病毒性肝炎
七、其他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
B:康复:
1、 心脏手术后恢复期
2、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3、 颅脑外伤和手术后恢复期
4、 肝炎后恢复期
5、 老年性记忆减退、失眠、嗜睡
6、 其他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的恢复期
C:保健:
1、 50岁以上尚无缺血性疾病者
2、 脑力劳动者
3、 不能进行室外活动或不愿运动者
D、消除疲劳:
1、 运动性疲劳
2、 脑力性疲劳
  体外反搏疗法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症
1、 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 出血性疾病
3、 各种心瓣膜病或先天心并有心脏功能不全
4、 肢体有血栓性静脉炎或感染病灶


二、相对禁忌症
1、 血压过高≥170/100mmhg
2、 频发早搏(>10-15次/分),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
3、 左心功能不全
4、 年龄过大>80岁



体外反搏简介
U87P1T30D176F421DT20081225161152

体外反搏是指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施加外压,将其中血液驱回主动脉,从而增加心肌的灌注压和供血,达到改善心脑肾等器官缺血的目的。1953年美国的Kantrowitz首先提出通过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以增加冠脉血流的设想。1962年Moulopoulos研究成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器(内反搏),1963年Birtwell及Soroff等人研制出供临床应用的体外反搏装置(外反搏)。1976年郑振声教授报导研制成功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并应用于临床,1982年进一步发展为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体外反搏在设备上出现了两大变革,其一是非序贯式加压转变为序贯加压,非序贯加压只能使舒张压的提高接近原来收缩压的水平。序贯加压加上臀部加压的反搏波比非序贯加压高46.2%;其二是有由液压式加压变为气动加压,简化了设备与操作,病人更易于接受。EECP能使舒张压升高达150mmHg-170mmHg。在国内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大量报告肯定了它的“安全与有效”,在医学治疗史上尚未有过任何一种仪器或药物能使组织灌注压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灌注压的提高可以改善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促进血管重构,改善血液的流变状态,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整与修复等。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无论从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还是从仪器的设计制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增强型体外反搏已作为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手段之一。